文章详情

接入青海虚拟电厂:聚合50MW可调负荷坐享调峰收益

日期:2025-08-15 00:11
浏览次数:0
摘要: 一、青海省零碳园区政策背景与技术挑战 1.1 政策目标与核心要求 青海省依托丰富的太阳能、风能资源,积极响应国家"双碳"战略,于2025年发布了《零碳产业园区规划建设实施方案》,明确提出三大核心目标: 安科瑞崔怡蒙152-1675-1208 (1) 到2027年建成3-5个省级零碳示范园区,实现园区边界内年度碳中和; (2) 可再生能源消费占比不低于50%,其中自发自用比例需超30%; (3) 单位产值碳排放强度较2020年下降45%以上。这些政策要求建立全维度碳监测体系,对超限碳排放企业实施惩罚性电价(电费上...

一、青海省零碳园区政策背景与技术挑战

1.1 政策目标与核心要求

青海省依托丰富的太阳能、风能资源,积极响应国家"双碳"战略,于2025年发布了《零碳产业园区规划建设实施方案》,明确提出三大核心目标:

安科瑞崔怡蒙152-1675-1208

(1) 到2027年建成3-5个省级零碳示范园区,实现园区边界内年度碳中和;

(2) 可再生能源消费占比不低于50%,其中自发自用比例需超30%;

(3) 单位产值碳排放强度较2020年下降45%以上。这些政策要求建立全维度碳监测体系,对超限碳排放企业实施惩罚性电价(电费上浮20%)。

1.2 高原园区的特殊挑战

青海省园区转型面临独特技术瓶颈:

能源结构困境:光伏发电受高原气象波动影响显著,实测数据显示单日发电量波动幅度达60%

碳计量断层:83%园区依赖人工碳核算,工艺排放与用电排放难以精准拆分

输配网薄弱:部分园区处于大电网末端,电压偏差率常超±10%

政策核心指标与EMS3.0支撑能力表

政策指标 | 要求值 | EMS3.0支撑技术 | 实现路径 |

------------------|-------------|------------------------|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|

可再生能源占比 | ≥50% | 光储协同控制算法 | 动态调节光伏+储能充放电计划 |

单位产值碳强度 | 下降45% | ISO14064碳盘查引擎 | 分设备碳排放实时监测 |

供电可靠性 | >99.9% | N-1供电模型 | 离网切换<0.2秒 |

数据融合率 | 100% | 多协议网关 | 电/气/热数据统一接入 |

二、安科瑞EMS3.0解决方案架构

2.1 分层分布式技术架构

采用"云-边-端"协同架构:

终端感知层:部署高原型传感器(工作温度-40℃~+85℃),采样频率达10ms级

边缘智能层:配置ACCU-100协调控制器,实现:

光伏出力96小时预测(精度>92%)

负荷跟踪误差<5%

云端平台层:构建青海省电价-碳价联动模型

2.2 碳能协同管理功能

碳排热力图:实时显示各车间碳排放强度,自动区分Scope 1/Scope 2排放源

绿电溯源看板:追踪光伏直供比例,实测市电依赖度降至15%以下

碳资产开发:对接青海碳交易中心,某案例年碳汇收益达80万元

2.3 多目标优化模型

基于动态电价-碳价的智能决策:

min(Cost) = ∑[P_grid(t)⋅(E_price(t) + C_emission(t)⋅Carbon_price]

光储充协同:某案例绿电消纳率从45%升至92.7%

需量碳双控:当碳排超限时启动三阶段策略,某案例综合成本下降18%

三、青海落地实施路径

3.1 建设阶段规划

**阶段:基础能力建设(1-3个月)

部署500+监测点

搭建三维能源地图

**阶段:智能策略部署(4-6个月)

配置ACCU-100边缘网关:内置16类策略模板

训练负荷预测模型

第三阶段:生态协同拓展(7-12个月)

接入青海虚拟电厂平台

参与绿电交易市场:某案例季度收益超380万元

3.2 关键设备配置

光伏并网点:AM5SE-IS保护装置(耐受海拔5000米)

储能直流母线:DJSF1352-D600计量单元(防尘等级IP65)

盐化工厂房:防火门监控模块

四、应用案例:青海盐湖零碳产业园

4.1 项目背景

***盐湖产业基地痛点:

电解工序电费占成本35%

燃气干燥窑碳排放占比70%

电网末端电压波动>12%

4.2 实施方案

能源系统重构

电源侧:新增200MW屋顶光伏+50MW/200MWh储能

负荷侧:改造120台直流电机

管理系统:接入15,000+监测点

碳能协同策略流程图

实时碳监测 → 碳排强度分析 → 超标时启动减碳策略

↘ 调节干燥窑温度

↘ 储能替代市电 → 参与需求响应 → 获取调峰收益

↘ 采购绿电凭证

4.3 实施成效

青海盐湖零碳产业园实施成效表

指标 | 改造前 | 改造后 | 提升幅度 |

--------------------|-----------|-----------|----------|

绿电占比 | 18% | 67% | +49% |

单位产品碳强度 | 1.2吨/吨 | 0.68吨/吨 | -43% |

用能成本 | 0.52元/kWh| 0.41元/kWh| -21% |

电压合格率 | 87% | 99.2% | +12% |

核心成果

碳盘查效率提升90%,年减碳32,000吨

年电费节省1800万元,减少变压器扩容投资500万元

聚合50MW可调负荷参与电网调峰

五、推广建议与未来展望

5.1 政策衔接策略

提供可再生能源占比实时认证报表

获取三重资金支持:节能减排资金、绿色产业基金、碳减排工具

5.2 技术演进方向

氢电耦合:2026年引入光伏制氢替代燃气干燥窑

AI强化学习:提升暴雪天气光储调度精度

5.3 生态协同建议

联合青海光伏/储能企业制定《高原光储系统运维规范》

接入青藏碳云平台,实现碳配额自动清缴

高原零碳园区建设启示

青海盐湖产业园实践表明,通过EMS3.0平台实现:

(1)数字化筑基 →

(2)智能化升级 →

(3)生态化拓展

可在3-5年内实现零碳目标,同时降低综合用能成本15%-30%。

安科瑞EMS3.0在青海的成功落地,标志着高原园区从"被动减排"到"主动碳资产运营"的转变,为全球高海拔地区提供碳中和样板。

沪公网安备 31011402005091号